与此同时,本土的商超零售商们却迈开了大步。华润万家以及拥有大润发和欧尚的高鑫零售,几乎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前两位。
此外,一些区域型零售商,像永辉超市、步步高等,开店速度甚至是跨区域扩张速度都更快。这些原本只是在三、四线城市布局的本土企业,也逐渐开始在一、二线城市加码。
面对种种不利状况,外资零售巨头们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对,其中之一就是下沉渠道。但在这一过程中,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前些年,外资巨头们在一、二线城市风光时,三、四线城市成了国内自主品牌超市的主要市场。以大润发为例,其走的就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目前,这个主战场基本上是本土品牌的,洋品牌超市要进入这些市场无疑会遇到较大挑战。
对于外资零售业目前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困境,业内普遍的看法是,中国零售市场日渐成熟,即便是较为低线的城市,对于外资零售的依赖程度也在降低。另外,各类支持本土零售企业的政策也在逐渐增多。同时,我国零售行业正处于变革期,竞争异常激烈,零售行业主战场逐渐向线上或者是三、四线城市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企业尤其是外资零售企业,并没有很好地抓住并顺应这一趋势。
本土企业在对外资的反击中,夺回市场占有率还只是其中一部分。今年,本土企业并购外资企业的案例频频出现。
今年10月,Tesco与华润合作成立新公司,其中华润占股80%,Tesco以中国内地的134家门店和购物中心,再加上注资3.45亿英镑(约5.59亿美元),获得合资公司20%的股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华润已经并购了Tesco在华业务。同一个月,物美并购了卜蜂莲花除广东与湖南两地外的其他36家门店。
反击之二:线上线下融合加速
电商冲击实体零售有一个较为鲜活的例子,就是生鲜业务。一直以来,生鲜被当做是实体零售与电商抗衡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对于生鲜自营,中国的实体零售企业大多有了自己的一套,而自营生鲜也确实提高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1号店、京东等电商企业纷纷宣布进军生鲜领域之后,生鲜开始成为电商争夺的热点。此后,一些实体企业也开始上线生鲜网站,其中就包括区域龙头永辉超市。虽然目前电商针对生鲜如何盈利还没有成功的模式可言,但实体企业因此感到的压力却是存在的。
在整个实体零售遇冷的状况下,线上的消费情况则恰好相反。今年“双十一”天猫再次刷新消费记录,350.19亿元的销售额相当于中国日均社会零售总额的五成。
为抵御劲敌,一些传统的零售企业也纷纷触网。内资方面有斥资1亿元、携手台湾资深电商技术运营团队、由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亲自挂帅的飞牛网在今年10月走入公众视野。外资方面,除了深圳老本营外,山姆会员网上商店在今年又将线上业务覆盖到除苏州之外全部7个开设了山姆会员店的城市。
自建电商平台似乎成了传统企业弯道超车的一种方式。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很多传统企业并不熟悉互联网运作规律,短期内难以吸引到足够多的点击率,最终电商平台只得沦为鸡肋。如早先声势浩大的国美库巴目前已并入国美在线。
于是,O2O这一模式似乎成了传统企业的“救星”。零售商们都会说,“电商再猛,起码在体验上比拼不过我们吧!”确实,实体零售的致胜优势就在于体验。在新一波的触网潮流中,实体零售商认识到,线上线下将互相融合,而非替代,线上优势在于购物方便,线下优势在于购物体验,电商将成为一种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继徐家汇商城、永辉、王府井、乐购之后,近日,湖南零售巨头步步高集团宣布正式“触网”。步步高高调宣布将打造“新型电商”,计划借助PC+手机APP+微购物商城等线上渠道,结合线下门店、物流资源,实施全渠道、全业态、全品类的O2O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