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百货反击电商:O2O、转型购物中心、合资

 

  2013年中国的零售业可谓多事之秋。电子商务不断刷新交易记录,对应的则是传统百货业的不振;外资巨头们也不复往日荣光,频频做出收缩之举。但是,收缩并不代表退缩,整个行业仍在努力探索“反击”之道,在经济增速下滑与电商的双重冲击下,奋力寻求新的出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反击”动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部分外资零售巨头在市场占有率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转向寻求中国本土的“合伙人”;另一类则是全球零售业在受到电商冲击后的反击。中国零售业自建电商及O2O风起云涌,但最后能否取得成功,现在还难以得出结论。

  

  反击之一:本土大卖场崛起
今年3月,欧洲消费电子连锁品牌万得城正式关闭了中国地区的所有门店。而在2011年,百思买也宣布关闭在中国大陆地区9家门店并关闭在上海的零售总部。
外资零售企业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大卖场一类。外资零售的几大巨头,包括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关于他们的各种不利传闻也一直不绝于耳。最为直接的是,沃尔玛不久前宣布了中国市场的调整计划,称由于业绩贡献太小,计划关闭中国门店数量9%的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