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2O模式运作中,除去自建电商平台,也有传统企业联合互联网企业的例子,如天虹商场和腾讯的合作、杭州大厦进行微信商业化的尝试等。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对于众多的零售企业来说,电商仍然是一个补充业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目前兼有传统以及互联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太少;二是在现有O2O模式下,尽管PC及移动端给实体零售带来了潜在的新增流量入口,但考虑到自建完整的平台代价太大,而通过第三方平台引流的成本及效果均不可控,因此现有的O2O模式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大多数实体零售企业面临的根本问题。


  反击之三:购物中心升温
   在盘点2013年的百货业时,不得不提购物中心的持续升温。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上半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10.7%,同比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从行业而言,百货业态在当前的经营模式下,衰落是持续性的,面对电商的冲击,“转型”成为整个行业的关键词。在2013年,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体购物中心是百货店业转型的一大趋势。

  今年早前,金鹰方面就表示,未来传统百货概念将淡出,将会致力做全生活中心。预计到2015年,第一批全生活中心即将集体亮相并投入使用。所谓的全生活中心,就是在城市中心或者次级城市中心建立大体量、多业态、智能化、全客层、满足一站式购物、休闲、餐饮等多种消费需求的定制化商业模式。

 


   消费者有社交、休闲、娱乐的需求,这些也是电商代替不了传统零售业的原因。事实上,不仅百货在去购物中心化,后者亦在去百货化。去年,开业不满两年的中粮集团朝阳大悦城和主力店永旺百货解约,上海中山公园龙之梦购物中心清退龙之梦百货等都是这一趋势的表现。今年8月,百盛撤离石家庄的消息引发关注,而后,业主方万象天成购物中心接手了百盛店内的品牌继续经营。这一购物中心于9月起进行升级调整,“去百货化”不再引入主力百货店,转向娱乐休闲化方向发展。今年7月,万达集团表示,明年开设的万达广场(不含万达百货)将全面取消服饰业态,并且要在2015年前把已经开业的72个广场二楼业态调整完毕。

   有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购物中心业态份额仅占社零总额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30%以上的份额,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王府井百货集团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关闭了位于北京大钟寺的hQ尚客百货店,这是其旗下首个青春时尚定位的子品牌百货店;另一个就是加速购物中心化,将北京百货大楼6层升级改造为餐饮业态。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购物中心已经出现供给过剩的苗头。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开业的购物中心有3100家左右。而根据中国购物中心产业咨询中心预测,在城镇化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从现在到2025年,还会有7000家建成开业。由于数量众多,购物中心空置率也成为关注焦点。

  不仅是数量庞大,购物中心也出现了零售业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同质化。在提供不同于电商的“体验”时,购物中心之间做到的差异化并不大。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将是百货行业未来的主旋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