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商业”如何“小而美”?
随着城市商业各业态的高速发展,近年来社区商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已不在于如何“做大”,而是如何“存小”。
“缺个纽扣,修个拉锁,买个早餐,烫个衣服……” 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董利说,社区商业的业态更偏重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类别,利润很少,但需要的人群很多。尤其对于新建小区,高昂的商铺租金几乎令服务类小微商贸服务业无处安身。
实际上,在政策层面,社区商业近年来不断被加码重视。去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新建社区(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是对未来社区商业的发展提出的具体目标。
但这也仅仅对社区商业的选址面积和空间做出了大致规划,大量利润微薄的小微商贸服务业依旧没有获得生存的空间,其留存还需要进一步业态标准体系规划政策的细化。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国家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的业态还多限于社区菜市场和早餐工程,以及“十二五”规划出台后新增的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
实际上,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也对此做了不少努力。西安市商务局相关人士坦言,从国家商务部到商务局,对小微商贸服务企业的扶持早已列入公益性项目争取,无奈到了发改委审批就是通不过。理由则很简单,抓大放小是常理,“小虾米”项目扶持补贴都凸显执行难度,无抓手,亦难显政绩。
在董利看来,西安雁塔区和长春朝阳区实践的“社区商业中心”的组团模式,应该是寻到了解决社区商业散兵游勇、小散杂乱难题,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路径。董利透露,明年,在社区商业中心标准体系出台后,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有望在全国大力推行“社区商业中心”的模式。
与此相同步的是,从去年7月开始,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在20个城市试点建设“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在运行一年有余,助力中小企业融资250多亿元的基础上,亦表示明年将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小微商贸企业基本都在社区,社区商业将是最大受惠领域。”业内专家如是说。
“非主流”商业配套如何升级“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