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因地制宜重视属地

  9月14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业地产商们聚集北京千禧大酒店,共议行业发展大计。这之中,曲德君有关中国购物中心品牌同质化率已达60%的发言,无异于给高速发展着的购物中心业浇了一盆冷水。

  “在商业地产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同质化竞争日益明显,眼下购物中心里同质化的品牌已经超过了六成,这意味着当前中国购物中心的经营已经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曲德君如是介绍。

  与此同时,天河城集团副总裁黄启宁也持类似观点。黄启宁认为,在购物中心不讲究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大趋势的背景下,同行们都在争相做一些以餐饮为主的体验性业态,纷纷提高了非购物类别业态的占比。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同质化,因为能进入购物中心的品牌数量是有限的。


  不可否认,品牌的千篇一律,对于购物中心而言,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因为这意味着在与同行竞争时,购物中心往往会陷入到赤膊上阵的价格厮杀漩涡中。

  正因如此,不久前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给中国购物中心20年来的发展,就下了一个量增而质平的评价。并表示,在专业产品的非专业时代,购物中心的经营风险正在迅速加大。

让零售商成为伙伴

  说起购物中心的差异化,不得不提到招商运营这个关键步骤。而让购物中心经营者们感到无奈的是,可以选择的品牌太少。孙旭东就坦言:“能带动客流的品牌就那么些,你要上项目,就得想方设法求着他们,这让我们很痛苦。”

  而更为讽刺的是,部分购物中心对待零售商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亚洲购物中心协会主席陈海全表示,亚洲的购物中心面对快时尚等国际品牌时,可谓卑躬屈膝,尽力讨好。这些品牌只用花很少的租金就可以占据黄金地段,一些议价能力弱的购物中心甚至为了引进这些品牌还可以倒贴租金。不过,真正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是本土品牌。目前,即便是很有特色的本土品牌,想要进驻购物中心都要付出非常高的租金。对待这些品牌,购物中心绝不手软。

  这种主观意识上的区别对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购物中心的同质化。

此外,与国外购物中心十年磨一剑不同的是,中国的购物中心还缺乏耐心,扮演的是包租婆的角色,给租户的租期也明显短于国外。他们所希望的是过几年通过调整租户,可以收更高的租金,并没有从伙伴式的层面去进行长远考虑。郭增利如是分析。

Copyright © 2012 SuncityCBD,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佳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7521826 传真:020-87520473 客户服务热线:400-6316807
中国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北路233号中信广场2308室(510613)
粤ICP备0812408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665